Monday, September 10, 2007

如何解讀營養標籤 : 例子(二)

這張營養標籤標示這包穀類早餐食品可供8次食用,每次的食用分量是50克,即每進食一份(50克)便可攝取190千卡的熱量、5克蛋白質等。不過,營養標籤標示的食用分量不一定等於你吃下的食物量。假設你吃了75克該穀類早餐食品,便是食用分量的1.5倍,因此須把“每食用分量”欄下所示的數值各乘以1.5,以得出實際攝取的營養素。




如何解讀營養標籤 : 例子(一)

我們就以下列的營養標籤為例,加以說明應如何解讀營養標籤。
例子(一) 一包250毫升奶類飲品

這張營養標籤標示這包奶類飲品每100毫升含55千卡熱量、3.3克蛋白質、2.1克脂肪和5.4克碳水化合物。如喝了整包飲品,從中所攝取的營養素,是“每100毫升”欄下所示的數值各乘以2.5,以熱量為例,這包飲品提供約138千卡的熱量。

Sunday, September 09, 2007

在校內或團體舉行教育 : 例子《二》

讓學童及幼兒接觸和了解營養標籤,利用遊戲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,從而培養他們在營養方面的知識!

遊戲名稱 : 投擲壞份子


遊戲玩法:每次有1位參加者,參加者需要講出此食物的其中一種成份,若所答的成份是正確便可投球入箱中,每次只可投球一次,若答中及投中者均獲獎品一分。若參加者答題時答錯,便不可投球。

遊戲規則:每位參加者只可玩一次,然後聆聽講者說出食物名稱,答出食物內有什麼壞份子成份,答中才有抛球機會。所有答案或遊戲規則均需以講者為準。

1. 答中有抛球機會及紀念品一份
2. 答中及抛中獲精美鎖匙
3. 答錯便只有紀念品一份


食物成份包括:防腐劑、味精、人造色素、高糖、高鹽、高脂肪及反式脂肪
在校內或團體舉行教育 : 例子《一》
讓學童及幼兒接觸和了解營養標籤,利用遊戲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,從而培養他們在營養方面的知識!

遊戲名稱 : 食物標籤成份大合奏

遊戲玩法:每次有6位參加者一起玩,每位都穿著有關食物成份衫,然後聆聽講者說出食物名稱,參加者需決定自己所穿衣服代表的主要食物成份是否有/沒有,然後走往有/沒有的圓圈範圍內,答中及走進的範圍的參加者均獲獎品一分。

遊戲規則:每位參加者只可玩一次,然後聆聽講者說出食物名稱。所有答案或遊戲規則均需以講者為準。

1. 答中有紀念品一份
2. 答中及正確走進獲精美鎖匙扣
3. 答錯便只有紀念品一份

食物成份包括: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鹽、蛋白質、膳食纖維、鈣質

Saturday, September 08, 2007

營養標籤的內容和格式

本港目前並未有針對營養標籤的特定法例。食品製造商可按個別情況決定是否附加營養標籤。但若選擇加上營養標籤,則標示的資料必須正確無誤,並且不能誤導消費者。

本港的食物絕大部分是進口的。由於原產地區有不同的標籤要求,在本港市面上見到的營養標籤亦五花八門,內容、標示方法和格式都有差異。例如標籤上臚列的營養素數目,少則只有一兩種,多則有十多種。營養素含量的標示單位亦不一致。有些產品以每100克或100毫升來標示;有些則以每一食用分量為標示單位。消費者要經過一番換算後才可比較不同產品的營養成分,使用起來委實不便。除了內容或標示單位不一外,標籤的格式和臚列營養素的次序亦大不相同,因而增加了直接比較不同產品營養成分的難度。

Friday, August 31, 2007

利用食物標籤揀選食物


你們在選購食物時,可有留意某些食物的包裝上印有如下列的營養標籤呢?這個標籤名為 "Nutrition Facts"。在外國,所有的食物包裝上均會印上如下圖的營養標籤,標籤會列明一份量的食物會帶給你多少熱量,一份量的食物數量是多少,總脂肪值,飽和脂肪值,膽固醇含量,碳水化合物總值和蛋白質。而在右側的 "% Daily Value" 是基於每人每天的需要,以2000卡路里作為計算標準,然後再根據三大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應佔每天的總熱量55-75%,蛋白質應佔每天的總熱量10-15%,脂肪應佔每天的總熱量不多於30%,以換算方式計算出標籤上的百分比。另外,標籤上亦列明食物的各大營養素如維他命A 、C,鈣質和鐵質,讓消費者能因應他們的所需而作出適當的選擇。

一般營養素的換算單位以「克」、「毫克」或「百分比」來計算。換算形式亦如上述所說以每天2000卡路里作為標準。當然,各人每天需要的卡路里亦會各有不同,因此你們先要找出自己每天所需的卡路里,然後再根據標籤上的資料作出適當的食量調整。


資料來源:香港中文大學「七項全能攞滿Fun」
營養資料標籤制度的好處

食物標籤標示營養資料,是推廣均衡飲食的重要工具,從而可以促進公眾健康。這些資料可令消費者更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,繼而與同類產品比較,然後根據有關的營養資料作出選擇。對於那些有特別膳食需要的人士(例如糖尿病或高血脂病患者),食物標籤上的營養資料可讓他們挑選合適的食品,有助控制病情。

根據外國的經驗,善用食物標籤上的營養資料不但有助改善消費者的飲食習慣,禦病延年,還可節省醫療開支。例如:

美國 –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估計,因國內癌症及冠心病的患病風險減低而省回的醫療開支可高達44億至260億美元。
加拿大 – 加拿大農業與農產食品部和加拿大衞生部也做過類似計算,顯示減低癌症、糖尿病、冠心病及中風的患病風險可在二十年間為國家節省50億加元開支。
澳洲及新西蘭 – 每年大約耗用3,200萬至4,200萬元醫療開支於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肥胖與及糖尿病方面。在推行強制性營養資料標籤制度後,當局估計每年可挽回320至460條性命。

站在食物製造商的立場,規定食物標籤標示營養資料,可促使他們提高產品的營養。食物製造商可因應這些規定,制訂適當的市場策略以吸引顧客選購,對消費者和製造商雙方面都有好處。


資料來源:食物環境衛生署
食物標籤上營養資料的好處

營養與健康

營養是人體生長和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元素。與營養有關的疾病,例如癌症、肥胖、糖尿病、骨質疏鬆症和心臟病等都是備受關注的公眾健康問題。

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報告,在工業國家中,大約30% 的癌症病例與膳食有關;而由飲食所衍生的營養失、肥胖及高血壓等問題,都可能導致心臟病。

至於香港的情況,可從以下統計數字找出端倪:
排行首兩位的致命疾病是癌症和心臟病,所引致的死亡個案分別佔總數的三分一及七分一;
約有30% 的人口超過正常體重;7% 屬於肥胖。肥胖與糖尿病息息相關,而每十個香港人當中便有一人患上糖尿病;
骨質疏鬆症病患者較易骨折,高齡病患者甚至會因此而死亡。香港有超過45% 的高齡婦女患上骨質疏鬆症;
接近10% 的成年人有高血壓問題。


資料來源:食物環境衛生署

Wednesday, June 20, 2007

香港食物標籤

香港市面上的預先包裝食物均須附有清晰正確的食物標籤。標籤上的食物資料,有些是強制性標附 ,有些則不然,如營養成分 Nutrition Facts便是自願性的。食物標籤有助消費者了解食物,作出適當的選擇 。根據香港法例《食物及藥物(成分組合及標籤)規例》,預先包裝食品需列明:
* 食品名稱
* 食品配料表
* 特別貯存力式或使用指示的陳述
* 製造商或包裝商的名稱及地址
* 食品的數量、重量或體積